青島新聞網8月8日訊(見習記者 丁淑華)楊希崗是一位具有28年軍齡的退役老兵,1991年轉業(yè)先后任外貿學校、外經學校黨委書記兼校長,與校班子成員一起把外貿學校打造成島城一流職業(yè)學校。2006年退休后融入城市基層建設,志愿于百姓宣講事業(yè),走遍紅色革命根據地,隨手寫了幾十萬字講稿,進學校、進社區(qū)、進軍營……為基層建設發(fā)揮余熱。
投身百姓宣講,站上講臺就聽到了軍號的號召
生活在社區(qū),人卻沒有退休,楊希崗擁有社區(qū)黨支部書記,老兵服務社社長,市北區(qū)委講師團成員等多重身份。歲數增長了,人卻更忙了,退休十多年,他忙著為基層黨建服務,為社區(qū)建設服務,為百姓宣講服務,為老兵工作服務,傳遞正能量,弘揚主旋律。
“每當站到講臺上,走進基層中,走訪老兵戰(zhàn)友時,我都好像聽到喚起了他生命激情的嘹亮軍號聲”,楊希崗一心撲在宣講事業(yè)上,手寫講稿幾十萬字,2018年被市北區(qū)委宣講部評為“五星級金牌宣講員”,遼寧路街道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為搞好宣講工作,楊希崗自費先后考察了黨的一大會址,革命搖籃井岡山,革命圣地延安,黨中央所在地西柏坡,華東革命紀念館,沂蒙山孟良崮,臺兒莊等革命遺址,瞻仰遺址,回味黨史,汲取營養(yǎng),充實教案,使他的講稿越來越精確。
為民服務,為老兵服務,為青少年服務已經成為楊希崗生活的一部分,他不忘老兵的使命,堅守黨員的本色。
將部隊經驗帶到基層黨支部建設中
下水、電器、門窗衣柜無所不會,楊希崗全心全意為本網格居民服務。而且他還憑借在部隊長期做黨建工作的基本經驗,在擔任黨支部書記后,采取雷厲風行的措施,打造一支先鋒的基層黨支部。
首先楊希崗抓了“關鍵少數”支部一班人的建設,他要求每個支部成員要成為努力學習的模范,參加每周的社區(qū)例會,每月一次的黨員學習日,處處為黨員做出表率。
抓好“三會一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制度化常態(tài)化的落實;倡導向老黨員、先進黨員學習,大力表揚老黨員李樹元、林凡珍,一是十幾年如一日風雨無阻參加治安巡邏,另一個老黨員是每逢例會指揮大家唱革命歌曲,主動承擔社區(qū)京劇社工作,拿出5000元購買京劇器材,無私奉獻,一心為公;
積極發(fā)現、培養(yǎng)積極分子入黨,把每個黨員培養(yǎng)成社會骨干,把社會骨干吸收到黨組織里來;實事求是,靈活多樣的抓好退休黨員隊伍建設;打造支部活動基地,支部活動有組織、有場地、有計劃、有內容、有落實。
“格中有我,黨員幫辦”等活動的開展,使黨員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有了平臺,讓黨員有了家的感覺。
擁抱退伍軍人 與戰(zhàn)友心貼心交流
楊希崗被聘為貯水山社區(qū)老兵服務社社長以來,更加明白自己應該為退伍軍人群體做什么。他入戶走訪,摸清老兵現狀,對社區(qū)內114名老兵逐一登記建檔,軍人信息登記時每天到社區(qū)指導填表,為老兵實行精準救助,找回組織關系并轉入社區(qū),受到退役老兵的歡迎。
社區(qū)老兵周健順患有糖尿病,愛人下崗,女兒上學,家里十分困境,楊希崗了解到這一情況后,通過老兵服務社,幫助周健順辦理公益性崗位,解決了周家基本生活需求.周健順著一顆感恩的心,積極投入到社區(qū)工作,已成為社區(qū)離不開的好幫手,因本人工作突出,被委任為社區(qū)老兵服務社副社長。
楊希崗還通過老兵宣講團來讓老兵們獲得歸屬管,宣講團僅2018年宣講近200場次。在搞好宣講的同時,他會經常性對老兵的思想疏導,通過召開座談會,呼吁老兵退伍不褪色,講政治,守規(guī)矩,存戒懼,不越軌,繼續(xù)在社區(qū)建設中發(fā)揮骨干帶頭作用。
自老兵服務社成立以來,以“挖掘正能量,積聚正能量,傳遞正能量”為遵循,熱心解決他們的合理訴求,進一步增強了退役軍人的自豪感、使命感、歸屬感,使他們回到家鄉(xiāng),回歸社會,退伍不褪色,為經濟社會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