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公安廳已與湖南省計生委達成初步意見,將聯(lián)合下文對加載在戶口登記上的計生政策進行剝離,消除限制落戶的政策性障礙。因為違反計劃生育政策而遲遲不能上戶口或不敢上戶口,造成大量“黑戶”存在的現(xiàn)象將從今年起得到改變。
(2月28日《長沙晚報》)
中國可能有多少“黑戶”?這是一個沒有準確答案
的問題,有的只是數(shù)目字或大或小的估計。大概能確定的是,“黑戶”數(shù)量至少可以讓人大吃一驚,因而新聞中的“大量”應該是一個比較恰當?shù)男稳菰~。這樣的“全豹”形象窺自于傳媒接二連三的“一斑”報道:“戶口照耀不到的地方”、“
沒有戶口,我是誰?”、“天堂里‘黑戶’有沒有身份證”——類似的新聞標題充斥著我們的視野。
由于非婚生子、違規(guī)生子、戶籍丟失等種種原因,使得“黑戶”成為現(xiàn)代社會中的“正常現(xiàn)象”,“黑戶”們只得像個哲學家那樣,在一遍遍地自問“我是誰”中上演情節(jié)雷同的悲劇、荒誕劇。沒有戶口,就意味著沒有“法律身份”,沒有“法律身份”就沒有基本的公民權利,沒有公民權利就上不成學、結(jié)不成婚、找工作受到限制,出生的時候既沒有出生證明,就連死去的時候都開不到一張死亡證明,到地府去報道,閻王爺那里都不肯收。而且,“黑戶”的下一代必然還是“黑戶”,“黑戶”的子子孫孫都是“黑戶”。
很大程度上,正是現(xiàn)行一些法律法規(guī)的支持,才造成了“黑戶”的大量存在——比如把計生政策加載在戶口登記上;然而在我看來,這些法律法規(guī)本身卻是涉嫌違反憲法的,是對公民權利的人為剝奪,是對公民人格尊嚴的極大侵犯。
我國《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那么,這些“黑戶”是否屬于中國公民呢?同樣是《憲法》的規(guī)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國籍是指一個人屬于某個國家的公民的資格,是一種法律上的身份。我國國籍法采取出生地主義和血統(tǒng)主義相結(jié)合的確定國籍原則!秶ā芬(guī)定: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國,具有中國國籍。因此,這些“黑戶”是“當然”的中國公民,理應平等享有其他公民所共同享有的一切權利。憑此一點,戶籍管理部門就沒有理由不給“黑戶”上戶口,一切拒絕的借口或“依據(jù)”都是有悖于自然法和憲法的,都是無效的。
“以人為本”是我們的基本國策之一,“人”只能是目的,不能是手段,更不能是懲罰的途徑。把計生政策加載在戶口登記上,不給違反計生政策出生的子女落戶,卻正是把這些無辜孩子的公民權利當成了懲罰其父母過錯的途徑和手段,這是一個文明社會所不能容忍的。
在一個文明社會里,一個國家的公民在自己的國家里成為“黑戶”,是違反天賦人權的咄咄怪事,而不該是得到法律支持的“正常現(xiàn)象”。
每一個公民都平等享有不容政權染指的憲法權利,湖南省這次對計生政策與戶口政策的“剝離”,是一個非常必要而理智的糾正,應該在更廣和更深的范圍內(nèi)得到肯定和發(fā)揚。
(作者:舒圣祥)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