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優(yōu)財CMA培訓中心每年舉辦一次大型管理會計行動學習峰會,都會邀請管理會計領域泰斗丁平準丁老出席。丁老曾經擔任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副會長、中國總會計師協會副會長、財政部高級會計師高級評委等重要職務,并于2005年引薦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前任主席保羅.夏曼拜訪了財政部、商務部、國家稅務總局、中國證監(jiān)會四個政府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會見了中國會計學會、中國總會計師協會、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中國資產評估協會、中國注冊稅務師協會、中國內審協會六個與理財相關的全國性社會團體,還組織了一場面對22所高等院、科研機構的主要負責人、教授、專家們的專題報告會,與8所高等院校負責人進行了座談,反響強烈。丁老對中國管理會計的發(fā)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也對中美在管理會計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2011年,在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和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聯合主辦,優(yōu)財承辦的大型管理會計行動學習峰會上,丁老被授予2011年度管理會計最佳貢獻獎的殊榮。優(yōu)財隨后也對丁老進行了專訪。以下是專訪的部分精華采集。
![]() 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IMA, the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是美國會計行業(yè)的“老大”,成立最早,復蓋面最廣,影響最大,同時還是全球范圍內最具權威的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職業(yè)化組織。我也是“不謀而合”為之來訪“架橋溝通”。
2005年3月7日至11日一周之內,保羅.夏曼在北京如同走馬燈似的,拜訪了財政部、商務部、國家稅務總局、中國證監(jiān)會四個政府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會見了中國會計學會、中國總會計師協會、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中國資產評估協會、中國注冊稅務師協會、中國內審協會六個與理財相關的全國性社會團體,還組織了一場面對22所高等院、科研機構的主要負責人、教授、專家們的專題報告會,與8所高等院校負責人進行了座談,反響強烈。
政府應允,協會支持, 院校合作,中介參與,當時一周之內就拉開了CMA資格培訓及考試認證全面進入中國的帷幕。陪同保羅.夏曼一行訪問,政府有關部門領導和單位權威人士的多次會談,我也深有感觸。下面是當時我認為很有價值的觀點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一、忽視財務管理將危及企業(yè)的生存與發(fā)展
??? 目前中美兩國乃至全球對管理會計認識的誤區(qū)可用“一、二、三、四”來描述:
1、 一枚硬幣 :會計包括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兩個組成部分,好比一枚硬幣的兩個方面。目前,從美國到全球,也包括中國,過分地關注了記賬、算賬、報賬的財務會計,它不過只能起到“記分員”的作用;人們的眼球過分地集中于“會計準則”、“審計準則”,它也只不過是有關“記分”的“游戲規(guī)則”?!坝矌拧钡膬r值更多地產生于管理會計/財務管理,財務會計只不過是用價值計量表現提高管理水平所創(chuàng)造的成果。管理會計/財務管理是企業(yè)管理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忽視這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忽視了創(chuàng)造價值的源泉。管理會計創(chuàng)造財源,財務會計計量財富。管理不實,基礎不牢,會計報告虛假,整個硬幣就是假幣。如同財政部部長助理、黨組成員王軍所說:“恰恰是由于財務管理的薄弱,成為導致會計信息虛假的重要根源”。
2、 兩只輪子 :推動企業(yè)高效率、高效益發(fā)展,優(yōu)化內部管理和強化外部監(jiān)督是“兩個輪子”,內部管理是外部監(jiān)督的前提和基礎。目前,從美國到全球,也包括中國,忽視內部管理,“神化”外部監(jiān)督。CPA行業(yè)火紅,管理會計/財務管理門庭冷落。制動的剎輪緊握,啟動的飛輪滯后,兩輪互不協調,最終兩敗俱傷,結果是車翻廠亡。
3、 三方關聯 :(1)外因與內因。CMA是內因,CPA是外因,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一個企業(yè)內部財務管理混亂,外部審計再高明也無濟于事。內部財務管理是硬功夫,外部審計是程序性,現在把位置搞顛倒了,強調外部,忽視內部,倒果為因,倒因為果。如同中國內審協會負責人所說:“過去,由于強調外部審計的作用,使得CPA越來越盛行。在安然事件等公司丑聞發(fā)生后,會計失去很多聲譽,這是過分強調外部審計的結果。美國和全世界的教訓是讓外部會計師占有太多地位,對整個經濟產生了過度的影響”;(2)企業(yè)與社會。社會是通過CPA的審計報告認識企業(yè)的,但不應顛倒地把CPA置于社會責任的首位,真正對社會盡第一位責任的是企業(yè)財務;(3)企業(yè)與政府。企業(yè)是市場經濟的主體,政府是市場的服務機構?,F在“上帝”與“仆人”錯位?!按筘攧铡保ㄘ斦┦瞧髽I(yè)財務的客觀環(huán)境,“小財務”(企業(yè)財務)是“大財務”生存之本,否則,“大財務”就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企業(yè)理財不僅是企業(yè)管理的中心,也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之源。
4、 四個定位 :(1)唯書與唯實。目前“準則”唯上,“實務”為下。各方注意力集中在“準則”的制定和修改上,而這些對CFO來說并非至關重要,“照章記賬”就行了。耗費時光爭來爭去大不了也就是記賬的“游戲規(guī)則”。而資本市場卻是瞬間千變萬化,等待經過煩瑣爭論定下來的“準則”出臺,市場情況早已“面目全非”。只有適時的財務管理才是現實的;(2)CEO與CFO,不是“一把手”與幾把手的關系,財務狀況關乎企業(yè)生死存亡與發(fā)展,CEO與CFO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他們同樣需要CMA;(3)美國與國際。沒有中國參加的“國際”不成其為“國際”,同樣沒有美國參加的“國際”也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國際”。2004年美國FEIUSA(美國財務官協會)宣布退出IAFEI(國際財務官協會聯合會),我們也就找不到財務管理的“國際”。IMA能夠取代嗎?(4)中國與美國。如同王軍副部長在會見保羅.夏曼時所說:“通過世界上最大的發(fā)達國家——美國,和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中國,兩國會計界共同努力,把管理會計在全球推向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通過交流與合作,共同打造成一個國際知名品牌?!?/span>
二、財會專業(yè)人才市場畸形發(fā)展,盲目重復引進,形成巨大社會浪費
目前中美兩國乃至全球財會人才的現狀可用“三多、三少”“四重、四輕”來描繪結構性的突出矛盾:
1、一般財會人才過多,高級財務管理人才奇缺。
目前,中國全國現有財會人員1200萬,每年由大、中專補充的一般財人員近三十萬,會計本科畢業(yè)生找工作難已經成為社會普遍現象。盡管如此,社會上各種“會計培訓班”、“會計證考前培訓班”、“新準則講解班”等等仍如雨后春筍不斷破土而出。重復“生產”過剩人才,已經造成社會的巨大浪費,而真正緊缺的高級財務管理培訓班卻是“鳳毛麟角”。原因還在于“市場利益驅動”,前者“面大、來錢快”,后者“投入大、面小、來錢不易”。
2、外部審計人員過多,內部高級財務管理人才匱乏。
全國現有6萬執(zhí)業(yè)CPA,面臨的狀況已經是“僧多粥少”,大家“搶飯吃”。而每年一度的CPA考試報考人數仍然維持在65萬人左右,單科轉全科合格人數每年約萬人左右。圍繞“CPA考前培訓”的各種培訓班遍及全國城鄉(xiāng),以“CPA考前沖刺”為題的各種輔導讀物五光十色。“重復生產”“過剩人才”已經預示市場導向錯誤。面對急需的高級財務管理人才培養(yǎng)卻是“冤家路窄”,少人問津。從全球范圍來說,CPA職業(yè)收入高、牌子硬,市場“跟風”氛圍很濃。而CMA還在“小打小鬧”,沒有形成“氣候”。
3、進入中國人才市場的“洋協會”屬CPA的多,CMA尚屬空白。
從90年代初,各種“洋協會”開始進軍中國會計市場,至今已愈十載、二十載。無論ACCA、CGA、ASCPA等等,均隸屬CPA系列。當然其教育體系中也含有財務管理方面的內容,但都是以CPA為出發(fā)點和立足點。實際情況是:本土CPA已經相對過剩,加上“洋協會”又“生產”出一大批“洋CPA”,這個人才市場已被紐曲得畸形了。這也不僅是“中國現象”,幾乎是“全球現象”。因此,保羅.夏曼才發(fā)出“我們晚來了十年”的感嘆!
其根源仍然是受傳統(tǒng)的“四重”、“四輕”觀念的影響:即重記賬算賬,輕管理會計;重外部監(jiān)管,輕內部營運;重資格本本,輕實際水平;重名人虛效,輕實踐功夫。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國的現實告訴世界,企業(yè)尤其是大型企業(yè)最緊缺的人才是CFO,是熟悉資本運作、市場營銷、國際貿易、金融證券、精通國際經濟和法律、熟悉國內國際市場、具有世界眼光和戰(zhàn)略決策能力等相關知識的高層次的復合型人才。人才市場未來的發(fā)展方向一定會朝著這一軌跡轉變,一切有戰(zhàn)略眼光的人才市場開拓者,應當看到不僅培養(yǎng)高級財務管理人才是中國、也是世界各國實業(yè)界現實而緊迫的要求,這是一個潛在的巨大市場。CMA應當興旺發(fā)達,CMA市場前程無限廣闊。
2003年,國資委選擇了中國聯通、中國鋁業(yè)、中國通用等6家企業(yè)的7個副總經理和總會計師崗位面向全球公開招聘,海內外反響積極,國內外媒體和專家學者普遍給予了肯定。2004年又拿出22戶中央企業(yè)的23個經營管理者崗位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僅國資委這一“大老板”旗下中央企業(yè)及二級企業(yè)高管人員就達2.4萬多,最急需要的是理財的高級人才,不可能全盤“引進”,還需自我成長;中國股市多年陷入困境,根本原因是上市公司質量不高,而內部財務管理又是其中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在蓬勃發(fā)展的民營企業(yè)中,年營業(yè)收入1.2億元以上的有二千多家,其中最多的已達千億,這批已經完成原始積累的民營企業(yè),最緊缺的人才仍然是面對紛繁復雜的資本市場能夠穩(wěn)操勝券的高級財務管理人才;外資企業(yè)當然更緊缺的是能在世界特別是美國資本市場面對任何風云變換都能胸有成竹、穩(wěn)健而沉著地應戰(zhàn)的英才……。所有一切,包括“走出去”、“引進來”的企業(yè)戰(zhàn)略的制定和實施,最緊缺的人才,仍然是高級財務管理人才。引進IMA的CMA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堆難題。
商務部副部長傅自應說:“當前,中國有50萬外經貿企業(yè),其中很多企業(yè)的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需要引進當今世界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經驗,做好企業(yè)成本核算。相信IMA進入中國,可以幫助中國培養(yǎng)目前我們急需的管理會計師和財務管理方面的高級管理人才;可以相互交流中美兩國有關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方面的經驗;可以通過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在全球范圍推動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的進一步發(fā)展。這不僅對我們兩國經濟的合作與發(fā)展,同時對全球經濟的復興和發(fā)展,都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中國證監(jiān)會首席會計師張為國說:“中國資本市場還存在很大的增長潛力。資本市場的發(fā)展,離不開透明、高治理的財務信息,供相關利益者進行決策。管理會計作為內部管理的重要手段,對提高整個公司財務信息的質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希望IMA的相關資格考試和培訓能幫助中國的職業(yè)人員提高職業(yè)技能,推動中國的經濟和資本市場的發(fā)展,非常期望能有機會和IMA開展深入的合作。”
中國會計學會會長遲海濱說:“管理會計是財務會計的基礎,企業(yè)理財是會計報告的基礎。一個企業(yè),只有首先把公司治理、內部控制、成本管理、價值流程搞好,才會有真實、可靠的會計數據。企業(yè)理財是基礎,算賬依賴于理財,會計報告源于理財。過去我們把注意力過份地集中于會計報告,而忽視了內部的財務管理,使之成為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從而影響了企業(yè)管理水平整體的提高。這方面急須加以改進”。
三、引進IMA的CMA既符合國家現實的需要,又有利于個人成長的需要
1、引進IMA的CMA就是為了在管理上拉近中國和美國的距離
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發(fā)達國家,美國的經濟影響全球經濟,美國的資本支配全球資本,美國的模式全球彷效,這是無奈的現實。大公司、大企業(yè)集團是一個國家經濟發(fā)展的支柱,是國家綜合國力和競爭力的集中體現。國與國之間綜合國力的競爭,很大程度表現為跨國公司間的競爭。目前跨國公司擁有世界專利技術的70%,占世界技術貿易的90%、貨物貿易的70%和跨國投資的90%,對世界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影響難以估量。我國要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取得主動,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贏得優(yōu)勢,必須加快培育和發(fā)展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yè)集團。而在世界500強企業(yè)中,美國占據將近40%,而我國僅占2%,這與我國在世界經濟發(fā)展中應有的地位、作用很不相稱。引進IMA的CMA就是為了在管理上拉近這一距離。正如財政部副部長王軍所說:“希望通過中、美雙方的努力,形成一個在中國人才市場上對經過IMA培訓的學員成為‘搶手貨'的局面,成為‘知名品牌'。希望通過中美交流與合作,借鑒IMA的有關知識體系,加上中國方面的內容,共同打造成一個國際知名品牌。”
2、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CMA)資格對中國公司走向國際化有重要的意義。
國內不少大型企業(yè)和銀行將赴美國上市,擁有熟悉美國財務管理的專業(yè)人士,將大大加強公司的競爭力。由于美國的財會專業(yè)資格并不熱衷在美國以外的地區(qū)發(fā)展,比如AICPA現在仍限定在美國本土考試,CMA也只是剛剛進入中國,因此國內對CMA的認識還比較少。事實上,CMA資格在美國以至全球都是十分權威的,對全球財務管理政策的影響也是巨大的。美資企業(yè)對美國會計資格的認知程度最高,而國內的美資及其相關的外資企業(yè),在全部外商投資企業(yè)中所占的比例很高,因而一個企業(yè)擁有一批持有CMA資格證書的高級財務管理人員,無論對“走出去”還是“引進來”都等于持有了一張有效的通行證。
3、CMA證書是全球公認的專業(yè)資格,得到世界500強企業(yè)的推崇。
在美國大型企業(yè)和銀行中,85%的財務總監(jiān)、財務主管、財務長、CFO、CEO、銀行行長、成本核算師、理財師、企業(yè)管理人員都具有CMA資格。CMA證書成為CEO、CFO強有力的敲門磚。目前,在美國CMA持證者的平均年齡是45歲,平均年薪是17.5萬美元,全球平均年薪是15.5萬美元,是美國年薪最高的財經專業(yè)資格之一。在我國,無論國內企業(yè)還是外資企業(yè),對那些熟悉國際財務規(guī)則、英文能力強、具有權威證書,特別是美國權威證書的人,是“最吃香”的人才。不少企業(yè)對CMA人才求賢若渴,不惜高薪爭聘。在國內工作職位競爭非常激烈的條件下,具有CMA資格的人,面對概率很高的高職高薪虛位以待的機遇,一定會加倍努力去爭取。
附錄:
關于丁平準簡介:
1937年出生,籍貫湖南。歷任財政部會計司副處長、處長、《會計研究》編輯部主任。從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初,在財政部任中國會計學會第一任專職副秘書長,主持中國會計學會日常工作;從1993年7月到1999年1月,就任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協副秘書長、代秘書長、秘書長,主持中注協的全面工作;從1999年至2000年9月任財政部財會人才中心主任兼黨委書記;財政部高級會計師高評委、高級經濟師高評委。曾任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副會長、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副會長、中國西部發(fā)展與研究促進會副秘書長、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兼職教授、高級評委。
關于優(yōu)財CMA培訓中心:
?????
?????? 優(yōu)財(中國)CMA培訓中心專注于管理會計培訓十二年,是國內管理會計培訓的先行者和領導者。自1999年以來,一直為中國財務專業(yè)人士提供高端財務管理課程,現已培訓財務管理人員14000余人,其中財務總監(jiān)逾5000人次,在中國高端財務培訓領域享有較高盛譽!
優(yōu)財是全球最大的管理會計師協會-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IMA)在華的首家全國戰(zhàn)略合作伙伴,優(yōu)財連續(xù)三年CMA考試通過率全國第一名且被IMA總部授予“大中華區(qū)最佳CMA培訓機構”稱號,北京90%以上的CMA考生出自優(yōu)財,優(yōu)財CMA以遙遙領先的考試通過率和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特色成為CMA培訓領導者!
優(yōu)財是國內最早致力于管理會計課程體系研發(fā)及培訓的機構,與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IMA、中國總會計師協會、中央財經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大學、亞太財務策劃聯會等相關行業(yè)協會和高端學府展開深度合作,整合產學研優(yōu)勢資源,立足中國企業(yè)現實,開展管理會計領域的合作研究,開發(fā)管理會計領域的相關課程、工具和模板,推動管理會計在中國的應用和發(f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