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草稿紙共八大盒 為尋歷史遺址走遍山頭 在煙臺土生土長的安家正,對自己的家鄉(xiāng)有著特殊情懷。安家正說,我是膠東人,幾十年來都在研究膠東歷史,也十分珍愛幾千年傳承下來的膠東文化。 “一部八十萬字的通史,能讓后人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了解到最真實的膠東文化。”安老自信地說。 在安家正的小書房里,擺滿了各縣市區(qū),不同版本的史志、文史。令人吃驚 “為何跨國公司在各地都要實施人才本土化戰(zhàn)略?”安教授認(rèn)為,本土人才的鄉(xiāng)土感情和對本地地域文化的熟稔,可以為企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積蓄后勁。因此,也只有生在長在膠東的膠東人,才能用濃烈的鄉(xiāng)土情懷來演義通史。 寫書三十年累得右眼失明 歷經(jīng)三十載,成稿八十萬字,一本膠東通史書稿,傾盡了老人的心血和汗水。 三十年前,正值年輕力壯的安家正已經(jīng)翻閱了大量的歷史文獻,安老發(fā)現(xiàn),關(guān)于膠東文化的記錄多而雜,想要寫出一本專門的膠東本土研究專著,非得深入研究、到各地探訪調(diào)研才行。安老說,寫這本書從開始準(zhǔn)備時就打算出版,不能草率從事。 三十年來,安老的空閑時間都是在家里的這張老書桌上度過。燈下整理、草擬、謄寫,草稿扔了不計其數(shù),卡片、筆記本能裝上半麻袋,光是后來的鋼筆字草稿紙就裝了滿滿的八大盒。在安老的書桌上,放著一個放大鏡,老人想寫點東西,只能依靠放大鏡?!皩憰鄣糜已凼?,左眼也僅有0.25的視力?!崩习猷u淑香說起來就眼圈發(fā)紅,如今,為了保護僅剩下的0.25的視力,鄒阿姨每天都要給安老讀書讀報。 寫書的困難卻遠不如收錄、甄別史料來得艱難。第一冊寫的是遠古時期,從白石文化到兩漢。安老說,由于那個階段有關(guān)膠東文化的史料記載少之又少,質(zhì)量也差,要想給后人留下豐厚且又真實的歷史資料,安老不得不跑遍全市各個地方的圖書館,遇到有考究的書籍,即使跨市跨省,安老也要幾經(jīng)輾轉(zhuǎn)弄到手;第二、三冊涉及到封建社會的興盛和衰落,史料雖多但難辨真?zhèn)巍5谒膬詫懡?,史料雖多,但爭議性也大。這些都需要安老翻閱大量史料,去偽存真。 全書模仿《三國演義》與《三國志》的寫作手法 安老說,《膠東通史演義》側(cè)重于向社會人士普及歷史知識,書中并不做任何的學(xué)術(shù)研究,用了述而不作的寫志手法。 已成稿的四冊書中,注重對歷史細(xì)節(jié)的生動記述,從記述重大歷史事件到記錄杰出人物,從社會變革到民俗變遷,語言力求通俗易懂,敘事生動形象。安老在撰寫通史的時候,模仿了《三國演義》與《三國志》的寫作手法。名為膠東通史演義,卻是正史的通俗化??紤]到書籍面臨的讀者群將是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以上,安老還把文言文都翻譯成了白話文。 “書中涉及的歷史資料力求經(jīng)得起推敲?!卑怖险f,書中不用有爭議的、不準(zhǔn)確的材料。遇到實在繞不過,或是眾所周知的歷史傳說,就以附錄的形式記載,與書中的正文分開。 老人一生的文藝創(chuàng)作有32本書,與老伴住在一棟不到五十平方米的三居室里。老人對該書的未來充滿信心?!拔幕晃锘?,必須有真實可觸的物質(zhì)作為載體?!卑怖险f,一座城市最具持久的競爭力仍是文化。想一想,每座城市里都有相似的鱗次櫛比的高樓、四通八達的公路、綠樹成蔭的公園,而要彰顯一座城市的特色和個性,只有從本地的文化入手。一部經(jīng)得起推敲的膠東正史演義,將會是港城跳動著的文化脈搏,閃耀出膠東地區(qū)的光輝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