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廣告詞“年輕無極限”,現在這句話大可改成“回復無極限”。本來以為寧波鄞州區(qū)區(qū)長信箱對有關“行路難”問題的回復為“已閱”,已經是極品。湖北應城的市長信箱又拓展了“最牛回復”的新領域。新京報報道,一網民寫信給應城市創(chuàng)建辦,反映污染環(huán)境等情況。第二天,這封信得到了處理,只見在網友信件下面赫然寫著這樣的答復:“我辦沒時間跟你閑扯,你有意見到創(chuàng)建辦來面談?!惫?0個字,還把“面談”打成“面淡”。 ????對此,應城市新聞辦回應說,這并非市長回復,而是該市創(chuàng)建辦工作人員回復的。應城市創(chuàng)建辦繼續(xù)回應說,因為該市民多次反映同一個老問題,被煩透了的工作人員一“激動”,回復時就帶上了“個人感情色彩”。 ????簡單批評這位工作人員缺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或者指斥其缺乏職業(yè)素養(yǎng),都是老生常談。我們需要探討的是,為什么反映問題,或者說多次反映問題,居然就變成了“閑扯”呢? ????先說“問題”本身。一個工作人員有什么權力 ????稍有“反映問題”經驗的人都知道,“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從來都不是一件新鮮事。應城的這位網民之所以不厭其煩地去反映問題,至少證明了一點,他所反映的這件事真的已經是個“問題”,對他的困擾足夠讓他忽略前述的那幾“難”。 ????稍有“反映問題”經驗的人還知道,所謂“市長信箱”從來都不是市長大人親自去看,秘書班子能看看就不錯了。“市長”的符號意義大于實際意義。所以,工作人員忽然犯了個人情緒,市長也只好跟著吃掛落兒。不過市長也不冤枉,誰叫您平時不親力親為呢? ????之所以“回復無極限”,無非是把寫在紙上的官腔改成放在網絡上而已。這只能說明有人還沒吃透黨中央提出的要重視互聯(lián)網影響力的重要精神。這從來不代表某些政府工作人員素質忽然間變低了——他們一貫如此。張 麗 |
上一篇:“遮羞墻”遮不住虛榮政績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