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久99久久96_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观看软件_国产精品欲色AV免费不卡_国产精品白丝久久AV网站

首頁 > 青島新聞網(wǎng) > 科技 教育 醫(yī)療 > 正文  
 
德專家稱氣候變化加速唐朝滅亡 遭專家質疑(圖)

青島新聞網(wǎng)  2007-01-12 08:45:27 法制晚報

 

  盛極一時的唐朝由盛轉衰與季風有關?

  上周四,德國科學家豪格的科研團隊在《自然》雜志發(fā)表文章稱,他們發(fā)現(xiàn)的新線索可以證實:冬季少雨、氣候干旱
導致唐朝后期兵荒馬亂,并最終走向了衰敗。

  德國科學家的這篇論文的研究方法是否可靠,遭到中國專家的強烈質疑。

  并非最新話題

  氣候影響歷史并非老外原創(chuàng)

  盡管對德國學者發(fā)表在《自然》雜志的這篇論文表示尊重,“這是一個挺好的文章。”但是英國廣播公司1月3日的報道稱,豪格的研究屬于“一項最新研究”的說法,卻讓一些中國學者感到有些不解。

  西南師范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藍勇表示:“氣候對于時代變遷的影響,這個課題眾多中國學者很早就在研究。”

  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教授方修琦說:“一個德國人發(fā)的文章,僅僅因為提到了中國唐朝,就引起這么大的動靜,有點奇怪!”

  國內類似論文發(fā)表已經六年

  藍勇對這個問題就早有涉獵。2001年,他的論文《唐代氣候變化與唐代歷史興衰》發(fā)表在當年第一期《中國歷史地理論叢》上。論文核心內容之一就是,導致唐朝走向衰亡的“安史之亂”和唐中末期突然劇變的氣候因素密切相關。

  “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德國科學家的研究結論,并沒有超越或者突破我們此前的研究成果。”而從時間上,藍勇的論文也比豪格提早了6年。

  實際上,整體而言,中國歷史氣候研究的成果都令世界矚目。歷史學家葛劍雄曾經撰文稱,“人類用現(xiàn)代科學儀器和方法觀測氣候并留下完整的資料,在大多數(shù)國家和地區(qū)不過幾十年、百余年,而在中國歷史文獻中可以找到的氣候記錄卻可以上溯到三千年前!

  并非無懈可擊

  分析沉積巖芯未必有效可靠

  豪格的研究方法是通過提取廣東湖光巖瑪珥湖的自然沉積巖樣品,分析其中有1.6萬年之久的沉積巖芯的磁性和鈦含量,追溯當時冬季季風的強弱情況。

  研究人員據(jù)此發(fā)現(xiàn),最后一次冬季季風過強出現(xiàn)在公元700年至900年,這正是中國唐朝統(tǒng)治走向衰亡的時期。

  而藍勇認為:“采取鉆孔取巖芯的辦法適合時代較早的時期,但是能不能反映近1000年的氣候變化,可信度值得懷疑!

  研究華南季風不能代表全國

  “唐代氣候的真正變化區(qū)域主要集中在中緯度地區(qū)和黃河流域,還影響到長江流域,但是長江以南,尤其是珠江流域,當時的氣候變化并不大!彼,藍勇教授認為德國專家選取南端雷州半島的氣候變化做研究切入點,“意義不大”。

  方修琦教授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瑪珥湖的沉積巖很具代表性,可以找到唐中期或者唐后期對應的巖層,這個不會有大錯。但是,根據(jù)沉積巖再提取的指標,“這個數(shù)據(jù)曲線,也只是能夠反映干濕和冷暖變化及季風的強弱等情況,并不足以對當時的氣候變化有所反映!

  “比如華南發(fā)生暴雨洪災,并不等于整個中國遍地洪災。華南和北方在空間上是不等同的!彼e例說!拔蚁嘈诺聡茖W家有自己的一套邏輯體系去推導。一個地方降水少,可能和季風有關,但是能否推導到更大范圍,其中還包含很多復雜環(huán)節(jié)。如果簡單用一個指標從甲推導至乙,這種方法是非常危險的。”

  方修琦強調說:“通過提取沉積巖的指標來說明氣候變化,這個問題世界上還都沒有解決!所以我相信德國人還沒有更進一步和特別具有突破性的證據(jù)!

  并非板上釘釘

  氣候決定歷史理論尚存爭議

  專家都認為,用氣候來研究歷史變遷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氣候資源的變化必然引起土地資源的變化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變,進而影響到人口因農業(yè)產出的區(qū)域差異被動或主動改變自己的分布,正是這種分布的變化才引出社會、經濟的諸多變化,甚至動蕩!北本┐髮W歷史系教授何順果說。

  在竺可楨先生發(fā)表于1972年的著名論文《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中,曾經有過一個1700年來世界溫度波動趨勢圖。后來經過修訂之后,人們發(fā)現(xiàn)多數(shù)朝代的變遷都對應著一個溫度的冷變。

  但是這個有趣現(xiàn)象背后的機制性的內容,有些并沒有研究透徹!氨热,南北朝冷期,是南北分裂的,但是到了清入關統(tǒng)一中國的時候,仍然也是一個冷期。同是冷期,卻呈現(xiàn)出不同的社會形態(tài)。”方修琦說。

  追蹤報道

  記者致信豪格尚未得到答復

  1月5日,記者將中國專家的疑問給豪格發(fā)去電子郵件,截至發(fā)稿時,還沒有得到他的答復。

  另據(jù)報道,豪格研究小組的另一名成員拉里·彼得森對于該研究成果也持謹慎態(tài)度。他說:“到目前為止,我們的觀點還停留在理論階段。因為從沉積巖芯樣本來判斷當時的氣候變化,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蔽/楊猛

頁面功能   】【 小字】【 】【打印】【關閉

相關鏈接:
 
下一篇:
 
銀色隕石從天而降 穿透民居屋頂后落入浴室(圖)
圖片新聞
 
熱點資訊
 
· 陽光百貨“春蕾行動”網(wǎng)上拍賣
· 第八屆國際酒店用品及設備展覽會
· 新托福(New Toefl iBT)寒假招生
· 海爾榮登美刊中國消費電子品牌榜首
· 85901717《尚可美食熱線》已開通
· 奧運超五星級酒店整體裝修海爾總包
· 十月成才 高薪就業(yè)
· 揭開人類衰老之謎 北京人爭喝神源
· 北京交大MBA學歷學位班招生
· 參加DV秀獎勵大學學費
· 島城最大的外語培訓基地—賽思
· 聯(lián)通雙網(wǎng)雙待手機新鮮上市
站內檢索
 

版式檢索

舊報全文檢索

專題匯總

實用信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