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橋被高架路“壓
在身下” 圖片來源:環(huán)球時報
23日,直屬首相官邸的“日本橋重見天日”專家懇談會召開第5次會議,確定將橫跨東京日本橋上的高速公路移入地下,還日本橋昔日風光。最終報告書將在下月15日遞交首相小泉,由小泉在下臺前的最后一刻敲定這一方案,使這一巨大工程成為其留名史冊的“小泉紀念碑”。
日本橋始建于1603年,開創(chuàng)江戶幕府的德川家康在整備全國的道路交通之際,將日本橋作為江戶干線的一部分而架設。最初的日本橋為木制,其后多次被燒毀并重建。現(xiàn)今的日本橋是第19代,在1911年4月3日重建開通,為花崗石的雙拱橋,橋長49.5米,寬27.5米。1999年被指定為日本重要文化遺產(chǎn)。迄今日本橋中間的一個小銅匾額仍是計算各地到東京距離的基準。
為迎接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日本橋的上空成為“首都高速環(huán)線”的一部分,一座有六條車道的鋼筋水泥高架橋橫騎在橋體上。自此,曾因“荷花林立、清水白岸”聞名的日本橋完全失去風采,頭頂是高速公路,橋下是臟河臭水。
去年10月,在率領自民黨獲得眾院選舉大勝及實現(xiàn)郵政民營化法案的夙愿后,小泉明確表示要努力解決日本橋的景觀問題。兩個月后,首相官邸成立了直屬首相的專家懇談會。據(jù)稱在小泉的五年半任期內(nèi),這種性質(zhì)的懇談會僅在“郵政民營化”、“修改皇室典范”等重大課題上設立過6個。
23日的專家懇談會討論決定,將首都高速路江戶橋至竹橋約兩公里的路段轉(zhuǎn)入地下隧道,使得日本橋兩岸再現(xiàn)開闊式景觀。整個工程費用預計將達4000億至5000億日元。而改造完成后帶來的地價上漲、觀光客增加等經(jīng)濟效果預計能達到兩萬億日元,工程計劃在2016年完成。
此間有媒體評論認為,小泉此舉是要給自己建造一座“小泉紀念碑”。英國《泰晤士報》等海外媒體也將此與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任內(nèi)留下的引以為傲的英法海底隧道相比較,認為小泉是要在任期結(jié)束前利用一個大工程來讓自己名垂青史。(本報東京8月24日電/駐日本記者
裴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