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臺灣媒體報道,臺灣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文系教授沈謙病故,日前公祭時,“教育部長”杜正勝竟送出“典型苑在”挽額,出席者大都是大學中文系教授,全都看傻了眼,不敢相信“教育部”竟然“宛”、“苑”不分,錯得太離譜。
“教育部”不久前委托民間業(yè)者制作100份“典型宛在”挽額,以因應(yīng)外界需求。不
料,業(yè)者竟送來全都寫著“典型苑在”的挽額,“教育部”也沒發(fā)現(xiàn)“宛”寫成了“苑”,還將這些錯得離譜的挽額送出去9幅,等到發(fā)現(xiàn)時,趕快追回來7幅,但仍有兩幅來不及,沈謙家屬就收到其中一幅。
沈謙病故后,他的家屬今年1月25日在臺北第二殯儀館舉行公祭,但在各方送來的挽額中,卻出現(xiàn)一幅由杜正勝署名致贈,上款是“沈府謙千古”、中間四個大字是“典型苑在”的挽額;有媒體界人士當天與會并把這件事寫出來,“教育部”糗到極點。
其實該挽額的錯誤還不只于此。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謝海平表示,死者為大,凡是成年男子,不管幾歲過世,在挽額上都應(yīng)該稱呼“公”。沈謙60歲過世,稱謂當然是“沈公”。至于“府”則是指喪家本身,譬如“沈府”即是指沈姓亡人家屬的自我稱呼。
杜正勝昨天被媒體記者追問時解釋說,寫錯字是代筆的警衛(wèi)常識不足,再加上校稿同仁未將錯誤校對出來,應(yīng)負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