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訊 執(zhí)法人員檢查了34家油條加工點,結果油條攤使用的油全都“身份”不明。本報昨天報道的這一消息,引起了市民的強烈關注。昨天,30多名市民撥打早報服務熱線82881515就如何“拯救”油條支招,一些網友也發(fā)表了看法。
“我已好幾年沒吃油條了,想
想那些地溝油,實在不敢吃!币幻W友說,現在的食品問題屢禁不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懲罰太輕。食品關乎人的生命健康,一旦遇到這類問題,執(zhí)法部門應實施“重典”,讓經營者不敢再越雷池。
市民張先生認為,生產、經營者應該提高從業(yè)門檻,不能任何人都能做。政府應出臺油條管理條例,便于職能部門管理,將問題油條清出市場。
一名網友說,油條漸失民心的現狀里恰恰藏著很好的商機,因為這種傳統(tǒng)食品擁有眾多食客,只是因為不規(guī)范經營,讓嘴饞的食客只能敬而遠之。商家只要用心,完全可以從油條里挖出“黃金”。
市民劉先生還建議,遍布街頭的“綠色早餐”可以連鎖經營油條,實施統(tǒng)一加工、配送,衛(wèi)生部門重點監(jiān)控生產加工點,就可以讓市民吃上放心的油條了。(記者聶向鋒)
責任編輯:龐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