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濟南10月6日專電(記者 張曉晶) 我國高等學校連續(xù)擴招幾年后,越來越多的學生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但學費的提高也給部分貧困家庭帶來沉重負擔。
記者近日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對于貧困家庭尤其是低保家庭來說,高額學費仍然像座山一樣難以承受,有的家庭還出現(xiàn)了借債供子女讀大學的情況。
家庭月收入600元,學費像座山
彭女士一家住在位于濟南鬧市區(qū)的一個宿舍區(qū)里,自從上世紀80年代農(nóng)轉(zhuǎn)非來到城市后,他們夫婦一直沒有工作,一套40多平方米的住房是父親留給他們的唯一遺產(chǎn)。在一個午后,53歲的彭女士向記者敞開了心扉,哭訴了女兒升入大學后,一家人生活上發(fā)生的變化,以及女兒的大學生活:
自從女兒考上大學以后,我們一家就被每年的學費壓彎了腰。由于身體不好,我不能外出打工。丈夫已經(jīng)54歲了,在外打工一個月能有300多元收入,加上“低!290元,全家每月總收入600多元,勉強可以維持溫飽。
在甜甜上學的問題上,因為沒錢,我們一次次錯失機遇。甜甜從小學習就好,考高中那年,差3分不夠重點線,如果我們能拿出1萬多元擇校費,孩子就能上她喜歡的學校,可我們沒錢,只能上了一所普通高中。我本想,高中畢業(yè)讓她找個工作算了,可誰知,她的高考成績還不錯。那一年,甜甜的分數(shù)下來,夠了第三批本科線,但是學費很高,我和她爸猶豫了一個晚上,讓她報了個大專。就這樣,甜甜以高分上了煙臺的一所?茖W校。
上大學后,我們的經(jīng)濟能力一下子承受不了了。第一年開學要交學費4800元,住宿費500元,還有被褥費、人身保險、辦卡押金等總共7000元。我們兩口把這幾年的一點積蓄拿出來,勉強湊夠了。我們每個月還給甜甜寄200元-300元生活費,這一年甜甜的花費大約9000元。這點錢在富裕的人家不算什么,但是在我們家就是一座大山,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
我們的女兒甜甜很知道節(jié)約,生活費能省就省。有一次,甜甜對我說,學校菜漲價了,2元一份的漲到了3元,買半份還不行,要吃菜一頓飯就要四五元錢。為了省錢,甜甜頓頓吃燒餅,每星期只吃一次菜,權(quán)當改善一下生活。
大學三年花了近3萬,家底空了還借債
彭女士說:第二年的學費,我們再也拿不出了,沒辦法,丈夫向同事借了3000元,到現(xiàn)在還沒還上。第三年,我向一個關系不錯的老鄰居借了3000元,一年過去了,也沒還上。你不知道向別人借錢的滋味,借錢時張不開口,還不上錢臉沒處放,每次見到人家都要繞道走。
大學三年總算硬撐下來了,算算賬,總支出大約2.7萬元,前幾年的一點積蓄全用上了,還借了6000元債。為了早日還上債,我們倆口的生活能省就省,一個月也吃不上一兩回肉,買菜都撿最便宜的買。不怕你笑話,我平時在院子里走,看見個空瓶子也要偷偷撿起來。我們兩個人都是一身的病,可誰也不敢進醫(yī)院的門,撐到孩子大專畢業(yè)了再說吧。
孩子今年大專畢業(yè),我們本以為熬到了頭。可沒想到,甜甜又通過專升本考上了本科學校。孩子努力上進本來是件好事,可我們實在是供不起啊。甜甜打回電話來說,升本后一年學費要7000多元,當時就把我嚇了一跳,學費怎么這么貴啊?我當時就說,別上了,早點工作也好減輕一下家里的負擔,可女兒不同意,還說兩年后要考研。
國家助學貸款,急需雪中送炭
甜甜對記者說,學校里貧困生很多,一半是農(nóng)村籍學生,我們班70個同學,來自城市的只有1/3。她說,學校每學期給特困生200元-500元救助,按名額分到每個班級,班里比我困難的學生太多了,我只能讓給別人。學校也有打掃衛(wèi)生等勤工助學崗位,每月補助60元,也是按名額分配下來,不是所有貧困生都能得到這個崗位。
記者問甜甜為什么不申請國家助學貸款,她說,貸款申請手續(xù)很麻煩,而且銀行也不愿意貸,我們班有十幾個同學申請,只有兩三個同學拿到了貸款,還是班主任跑了很多趟才爭取到的。去年,國家對助學貸款政策進行了較大調(diào)整,而甜甜對此一無所知,同時也擔心自己畢業(yè)后還不上貸款。
甜甜所在學校學生處的趙老師接受采訪時說,學校從2001年開始與煙臺市萊山區(qū)農(nóng)行合作發(fā)放國家助學貸款,學生負擔一半利息,但是因為違約學生數(shù)量較多,銀行發(fā)放貸款積極性不高,到2003年上半年就停止了。期間,共發(fā)放了450多萬元貸款,涉及學生1400多人。2004年底,學校按照國家政策開展生源地國家助學貸款,考慮到畢業(yè)生還有一學期就要畢業(yè)了,沒有讓他們申請。他說,按照省里劃分給學校的貸款額度,應該能基本滿足貧困生的貸款需求,但也不排除個別家庭經(jīng)濟條件困難的學生會因為各種原因落在空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