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高考成績出色的小秋參加了新加坡政府的一個助學招生計劃,來到新加坡國立大學念計算機專業(yè)。作為獲得學費補貼的條件之一,小秋和新加坡政府簽訂協(xié)議,畢業(yè)后留在新加坡工作3年。剛到新加坡的小秋想,自己讀完碩士課程要是再留在新加坡工作,他得在這里生活10年!當時,一想要“苦熬”這漫漫的1
0年,小秋就覺得十分“恐怖”。5年過去了,從不習慣到習慣,小秋說自己漸漸愛上了在新加坡的生活……
3年換來學費補貼
小秋就讀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是新加坡歷史最悠久且最賦聲望的大學,國大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05年設立的英皇愛德華七世醫(yī)學院和1927年設立的萊佛士學院。它位于靠近海岸的肯特崗,校園面積約150公頃。國大目前設有9個學院,共50多個系科,除了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本科畢業(yè)生,這里也設有醫(yī)學院、牙醫(yī)學院、電腦學院、商業(yè)行政學院、法學院等7個研究生院。另外,國大還設有多個國家級和校級研究院和研究中心,從事研究開發(fā)工作。在國立大學,不同專業(yè)所采用的學制也不盡相同,其中文學與社會科學專業(yè)的普通學位只需2到3年,而醫(yī)學專業(yè)則需5年,碩士學位需要1到3年,想拿到博士學位則需要2到5年。據(jù)說從今年開始國大的學費開始有一定程度的上調,但是學生們依然可以申請到占學費80%和償還期20年的學費貸款。小秋說,國立大學有相當多的外國學生(包括中國學生)就讀。學生畢業(yè)后,政府都歡迎他們留在新加坡工作。為了鼓勵有才華的外國學生來新加坡求學和工作,新加坡政府在很多大學實行學費補貼計劃,和政府簽訂協(xié)議,畢業(yè)后留在新加坡工作3年的外國學生,政府都會給予一定的學費補貼。
在新加坡學習了5年的小秋深刻地感覺到,在新加坡,學校的教育一切從學生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不僅聘任優(yōu)秀教師,實行小班教學(一個班人數(shù)在20人以內(nèi)),而且對物質條件也很重視。也許新加坡人認為物質條件豐富可以極大地提升教育水準,他們對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的投資很高,建立現(xiàn)代化圖書館,音像資料室,教室都安裝空調,電教設備,同時在學生的生活設施上投入也很高,教室外有投幣電話,課間休息時還會提供茶水和飲料。
國立大學圖書館的條件最是讓人印象深刻。這里不僅有豐富的藏書,圖書館二樓還提供音像資料,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借來看。圖書館還為學生提供carrel(在閱覽室周圍的小房間),學生們可以到服務臺去訂一間。由于訂的人挺多,尤其是考試期間,可能會等一兩個星期才能拿到鑰匙,拿到鑰匙后,可以免費使用兩個星期。
在新加坡,不僅是幾所大學里有很多外籍的教授,很多其它教育機構比如一些語言學校也會聘用外籍教師,這使學生開拓了視野,培養(yǎng)他們積極適應國際發(fā)展的節(jié)奏。學生所考取的證書,既可得到本國的承認,又可獲得國際承認。教學體制與國際接軌,不僅加大了學生的就業(yè)機會和順應了當今東西方深入交流的趨勢,而且也能提高學校的層次和水準。在新加坡,互訪學生,學生互換考試等形式的對外交流活動屢見不鮮,這些活動大大提升學校的競爭力,也提高了新加坡學生的內(nèi)在素質。
小班教學+優(yōu)良硬件
組屋里的“居委會”
小秋說來新加坡之前,你可以申請學校的公寓,也可以請朋友幫你在外邊租房。找房子時要注意問清楚,是否要和房東住在一起,是不是可以煮飯,是否有車直接到學校,等等。很多新加坡的房東會把自己的房子租出一間給學生住,而廚房、衛(wèi)生間等要和房東合用,有的房東還會給租房的學生訂下很多規(guī)矩,這也許會讓平時一個人住的中國學生不太習慣。
剛到新加坡的小秋住在學校的公寓里,但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搬進了組屋———新加坡人住的居民樓,這實際上是新加坡政府提供給公民的廉價商品房,一般都是公民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購得的。組屋的一樓基本上是不住人的,會有些石桌石凳被擺在其中,有的石桌上甚至畫著中國象棋的棋盤,夜間人們便坐在其間,或聊天或下棋,燈光都是足足的。新加坡的夜間是燈火通明的,在每層樓的通道上都安有日光燈,據(jù)說如果一個樓道的燈壞掉而居民未通知政府,那么就要被罰款。讓小秋沒有想到的是,組屋區(qū)竟然也有“居委會”。在組屋里會看過很多由社區(qū)“居委會”立起來的牌子,比如:“這是我們的組屋區(qū),請保護它的清潔和美麗!背伺谱由系目谔枺熬游瘯边畫了許多畫,連環(huán)畫似的,一幅幅告訴人們美麗的家園多么重要。小秋說新加坡的“居委會”好像是自發(fā)組織起來的,是一個很松散的服務性的組織,“居委會”本身沒有自己的權力。小秋笑稱,如果告訴新加坡人,中國的居委會可以開各種證明信,并且負責調解鄰里糾紛,他們一定會大吃一驚的。
為“6C”打拼的新加坡人
在小秋眼里,作為一個新加坡模范公民的生活模式,一定包括以下幾條:認真讀書,考上大學,找個好工作,攢錢買房子車子……就像有人總結的那樣,新加坡人在乎的是“6C”:career、car、creditcard、cash、cando(私人公寓)、clubcard。結婚,生子,有個自己的公司,做點公益事業(yè),每年出國旅行兩次,新加坡人追求的就是這種平穩(wěn)、安定的生活。小秋說多數(shù)新加坡人奉公守法,熱心公益,樂于助人,而政府也經(jīng)常組織各種形式的義走、義演等活動來凝聚人心,募集善款。在新加坡,小秋搬過一次家,搬家的時候很多鄰居都來送飲料、送舊東西,搬到新家后新鄰居又指點怎么和各個部門聯(lián)系維修水電,這讓小秋很感動。
新加坡公共汽車多數(shù)有空調,有的車和上海一樣,也安裝了電視。不過有一點讓人覺得不方便的是,車站的車牌上沒有路名,而且公共汽車上也不報站,好在新加坡人樂于助人,要是你在街上問路,大部分新加坡人都會熱情地指點,有股恨不得把你領去的勁頭。5年前,高考成績出色的小秋參加了新加坡政府的一個助學招生計劃,來到新加坡國立大學念計算機專業(yè)。作為獲得學費補貼的條件之一,小秋和新加坡政府簽訂協(xié)議,畢業(yè)后留在新加坡工作3年。剛到新加坡的小秋想,自己讀完碩士課程要是再留在新加坡工作,他得在這里生活10年!當時,一想要“苦熬”這漫漫的10年,小秋就覺得十分“恐怖”。5年過去了,從不習慣到習慣,小秋說自己漸漸愛上了在新加坡的生活……
3年換來學費補貼
小秋就讀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是新加坡歷史最悠久且最賦聲望的大學,國大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05年設立的英皇愛德華七世醫(yī)學院和1927年設立的萊佛士學院。它位于靠近海岸的肯特崗,校園面積約150公頃。國大目前設有9個學院,共50多個系科,除了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本科畢業(yè)生,這里也設有醫(yī)學院、牙醫(yī)學院、電腦學院、商業(yè)行政學院、法學院等7個研究生院。另外,國大還設有多個國家級和校級研究院和研究中心,從事研究開發(fā)工作。在國立大學,不同專業(yè)所采用的學制也不盡相同,其中文學與社會科學專業(yè)的普通學位只需2到3年,而醫(yī)學專業(yè)則需5年,碩士學位需要1到3年,想拿到博士學位則需要2到5年。據(jù)說從今年開始國大的學費開始有一定程度的上調,但是學生們依然可以申請到占學費80%和償還期20年的學費貸款。小秋說,國立大學有相當多的外國學生(包括中國學生)就讀。學生畢業(yè)后,政府都歡迎他們留在新加坡工作。為了鼓勵有才華的外國學生來新加坡求學和工作,新加坡政府在很多大學實行學費補貼計劃,和政府簽訂協(xié)議,畢業(yè)后留在新加坡工作3年的外國學生,政府都會給予一定的學費補貼。
在新加坡學習了5年的小秋深刻地感覺到,在新加坡,學校的教育一切從學生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不僅聘任優(yōu)秀教師,實行小班教學(一個班人數(shù)在20人以內(nèi)),而且對物質條件也很重視。也許新加坡人認為物質條件豐富可以極大地提升教育水準,他們對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的投資很高,建立現(xiàn)代化圖書館,音像資料室,教室都安裝空調,電教設備,同時在學生的生活設施上投入也很高,教室外有投幣電話,課間休息時還會提供茶水和飲料。
國立大學圖書館的條件最是讓人印象深刻。這里不僅有豐富的藏書,圖書館二樓還提供音像資料,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借來看。圖書館還為學生提供carrel(在閱覽室周圍的小房間),學生們可以到服務臺去訂一間。由于訂的人挺多,尤其是考試期間,可能會等一兩個星期才能拿到鑰匙,拿到鑰匙后,可以免費使用兩個星期。
在新加坡,不僅是幾所大學里有很多外籍的教授,很多其它教育機構比如一些語言學校也會聘用外籍教師,這使學生開拓了視野,培養(yǎng)他們積極適應國際發(fā)展的節(jié)奏。學生所考取的證書,既可得到本國的承認,又可獲得國際承認。教學體制與國際接軌,不僅加大了學生的就業(yè)機會和順應了當今東西方深入交流的趨勢,而且也能提高學校的層次和水準。在新加坡,互訪學生,學生互換考試等形式的對外交流活動屢見不鮮,這些活動大大提升學校的競爭力,也提高了新加坡學生的內(nèi)在素質。
小班教學+優(yōu)良硬件
組屋里的“居委會”
小秋說來新加坡之前,你可以申請學校的公寓,也可以請朋友幫你在外邊租房。找房子時要注意問清楚,是否要和房東住在一起,是不是可以煮飯,是否有車直接到學校,等等。很多新加坡的房東會把自己的房子租出一間給學生住,而廚房、衛(wèi)生間等要和房東合用,有的房東還會給租房的學生訂下很多規(guī)矩,這也許會讓平時一個人住的中國學生不太習慣。
剛到新加坡的小秋住在學校的公寓里,但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搬進了組屋———新加坡人住的居民樓,這實際上是新加坡政府提供給公民的廉價商品房,一般都是公民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購得的。組屋的一樓基本上是不住人的,會有些石桌石凳被擺在其中,有的石桌上甚至畫著中國象棋的棋盤,夜間人們便坐在其間,或聊天或下棋,燈光都是足足的。新加坡的夜間是燈火通明的,在每層樓的通道上都安有日光燈,據(jù)說如果一個樓道的燈壞掉而居民未通知政府,那么就要被罰款。讓小秋沒有想到的是,組屋區(qū)竟然也有“居委會”。在組屋里會看過很多由社區(qū)“居委會”立起來的牌子,比如:“這是我們的組屋區(qū),請保護它的清潔和美麗!背伺谱由系目谔,“居委會”還畫了許多畫,連環(huán)畫似的,一幅幅告訴人們美麗的家園多么重要。小秋說新加坡的“居委會”好像是自發(fā)組織起來的,是一個很松散的服務性的組織,“居委會”本身沒有自己的權力。小秋笑稱,如果告訴新加坡人,中國的居委會可以開各種證明信,并且負責調解鄰里糾紛,他們一定會大吃一驚的。
為“6C”打拼的新加坡人
在小秋眼里,作為一個新加坡模范公民的生活模式,一定包括以下幾條:認真讀書,考上大學,找個好工作,攢錢買房子車子……就像有人總結的那樣,新加坡人在乎的是“6C”:career、car、creditcard、cash、cando(私人公寓)、clubcard。結婚,生子,有個自己的公司,做點公益事業(yè),每年出國旅行兩次,新加坡人追求的就是這種平穩(wěn)、安定的生活。小秋說多數(shù)新加坡人奉公守法,熱心公益,樂于助人,而政府也經(jīng)常組織各種形式的義走、義演等活動來凝聚人心,募集善款。在新加坡,小秋搬過一次家,搬家的時候很多鄰居都來送飲料、送舊東西,搬到新家后新鄰居又指點怎么和各個部門聯(lián)系維修水電,這讓小秋很感動。
新加坡公共汽車多數(shù)有空調,有的車和上海一樣,也安裝了電視。不過有一點讓人覺得不方便的是,車站的車牌上沒有路名,而且公共汽車上也不報站,好在新加坡人樂于助人,要是你在街上問路,大部分新加坡人都會熱情地指點,有股恨不得把你領去的勁頭。
(特約編輯Rea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