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揭開乙肝治療新途徑 ——— G We免疫誘導素問世
肝臟疾病作為一種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為什么只有約5%的肝病患者未經治療而自愈且不復發(fā),更多的肝病患者卻久治不愈呢?1996年諾貝爾醫(yī)學獎獲得者、澳大利亞科學家 P eter C.Doherty經
過長期研究終于發(fā)現“細胞有免疫保護”特征。而與其分享1996年諾貝爾生理與醫(yī)學獎的瑞士科學家 R olf M·Zinkernagel教授,其獲獎成果是研究淋巴細胞中的 T細胞如何辨認被微生物(如病毒)感染的細胞并對其加以清除消滅。 諾貝爾獲獎成果的進一步研究發(fā)現,肝臟疾病是一種典型的 G We免疫誘導素缺乏癥。肝臟缺乏免疫誘導素是造成肝臟疾病的根本原因!缺乏免疫誘導素,肝臟將長期處于免疫缺陷狀態(tài),也是以乙肝為代表的肝臟疾病產生和經久不愈的根本原因!免疫誘導素主要產生于人體的肝臟,是一種能夠識別病毒、調動免疫細胞對病毒產生免疫反應的活性小分子物質。當病毒侵入細胞后,免疫誘導素通過誘導素主細胞(被病毒感染肝細胞)產生數種酶,與激素、神經肽、神經遞質共同組成了細胞間的信號分子系統(tǒng),將病毒侵入信息傳遞給自身免疫系統(tǒng),引導免疫 T、 B、巨噬細胞等對病毒產生免疫應答,清除病毒。少數肝病患者正是依靠自身健全的免疫誘導素生成機制而實現自愈。
在醫(yī)學界,免疫誘導素被形象地喻為增強機體免疫的“軍事指揮家”。因此,補充并進而促進自體再造內源性免疫誘導素是治愈肝臟疾病的關鍵!
免疫誘導素的重大發(fā)現在英國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公布不久,英國市場上的免疫誘導素便瘋狂漲至每10毫升50余英鎊。荷蘭藥理學博士 J iez稱,使用免疫誘導素后,阿姆斯特丹的乙肝復發(fā)率比兩年前降低了43%……
1989年,受中國科協(xié)委托,在中國科協(xié)科技發(fā)展基金和解放軍總醫(yī)院(北京301醫(yī)院)院長基金等資助下,我國也開始投入 G We免疫誘導素的研制。在國內外60余家學術機構和醫(yī)療單位的聯(lián)合實驗支持和有效驗證下,歷經數年,使我國成為繼英、美、荷蘭之后又一個研制成免疫誘導素的國家,該免疫誘導素復合制劑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命名為“九代清源( G We)”,并經中國免疫學會專家認證委員會復審認證批準向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