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報訊
英語熱、鋼琴熱、體育熱……在現如今的社會,只要是家長認為對孩子的成長有幫助的東西,家長都會毫不吝惜財力、精力,讓孩子參加學習。與此同時,中國古典文學的精華卻被很多人遺忘在腦后,很多上了小學的孩子還不曾接觸過《詩經》、《論語》。
通過中國教育學家的反思,一場誦讀中國國學經典的“兒童經典文化誦讀”工程業(yè)已拉開序幕,并在京、津、滬、鄂、閩、粵等地區(qū)發(fā)展壯大。
最近,青島大學師范學院中文系的一群教授學者,在校園里開辦了“兒童‘知道國學館’公益講座”,向3—13歲的少兒及其家長免費進行國學經典的傳授,這個活動到目前已經開展了數期。
作為活動發(fā)起者之一,中文系副主任曹安娜女士表示,他們一定要將國學教育繼續(xù)下去。(冷雪)
教學現場:百名小童朗朗有聲
昨天上午9時,能容納200人的青大師范學院的階梯教室里座無虛席,來自四面八方的小朋友,在家長的陪伴下,走進了國學的課堂。有一位家長,為了讓孩子來上這堂課,一早帶孩子從膠州打車來到青大師院,大人說,一定要讓孩子補上國學教育的課,并真誠邀請老師們到膠州辦班。還沒到上課時間,一些已經識字的大孩子就按捺不住了,對照著老師發(fā)放的材料,開始逐字逐句地朗讀《老子》和《論語》里的語句。一名叫張羽立的男孩,不光能讀《論語》,還能根據字面,將一些語句用現代漢語解釋出來。張羽立的媽媽告訴記者,小羽立對古代的文言作品比較有興趣,正好有這個機會,就帶他來參加學習,王女士表示,作為一個中國人,她希望自己的兒子不要丟了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
教學方法: 瘋狂“論”語大行其道
“你們一定要張大嘴巴念出來,這樣才能記。 遍_課以后,老師先通過多媒體演示了漢字的會意、象形等造字方法,之后帶領學生們進行了《老子》和《論語》節(jié)選內容的學習。課堂氣氛非;钴S,孩子們都跟著老師張大嘴巴,朗讀《老子》、《詩經》,不禁讓人聯(lián)想到李陽的“瘋狂英語”。讀到論語時,老師還對語句的含義作出解釋,并帶著孩子們,一起搖頭晃腦陶醉地朗讀了一遍。據老師講,3—13歲的孩子語言能力是很強的,特別是3—6歲階段,是培養(yǎng)語言能力的黃金階段,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一些簡單的文言語句,只要張大嘴巴,認真地朗讀8遍左右,就能記住。果然,通過幾遍“瘋狂”朗讀,一些4歲到6歲孩子,已經能走到臺前,背誦《老子》的第一章了,讓很多“陪讀”的家長也自嘆不如。雖然是背誦任務,但孩子并不覺得枯燥,看著別人能上臺背誦給大家聽,很多孩子著急地直舉手,一個7歲的小男孩很不服氣地說:“背這個很簡單,我早記住了!”
為啥學“論語”
曹安娜(青大師院副主任):
國學教育的意義
國學教育有兩個方面的意義:從大的方面來講,就像一些家長所說的,不能讓孩子丟了老祖宗留下的精品,有利于傳承中國文化;從小的方面講,小孩子在語言發(fā)展的黃金時期,接受文言很輕松,學習國學經典能潛移默化熏陶他們的文學素養(yǎng)和修養(yǎng)、談吐。
張軼西(青大師院教師):
家長認識有誤區(qū)
很多家長重視孩子在英語、鋼琴等領域的培養(yǎng)。但他們普遍認為,孩子年紀小,根本不明白國學中包含的意思,學了也是白學。其實不然,3歲—6歲是培養(yǎng)孩子語言能力的黃金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學習國學經典并不吃力,他們往往是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就記住了學過的語句,并且能時不時從嘴里脫口就說出這些語句。
另外,培養(yǎng)他們的誦讀習慣后,如果能長期堅持,上學之前掌握半部《論語》都有可能,人都戲說:“半部《論語》治天下!”
■友情提示
青大師范學院的國學公益講座還將在下周六以及每個月最后一個周末舉辦,3歲—13歲的少兒可與父母免費參加。咨詢電話:5956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