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6月下旬,8名孤殘兒童離開市兒童福利院,被8個熱心家庭領回,開始享受家庭的溫暖、親情的呵護。時間過去一個月了,這8名兒童在各自的新家里過得怎么樣?他們的寄養(yǎng)父母有什么感受?近日,本報記者分別走進部分寄養(yǎng)兒童的家庭,切身感受到了寄養(yǎng)父母給孤殘兒如春風雨露般的關愛和寄養(yǎng)兒童帶給新家的歡樂。本報從這些兒童的幸福生活中采擷出一些精彩的故事呈現(xiàn)給讀者,也希望能給那些正準備寄養(yǎng)孤殘兒童的市民一些啟發(fā)。
小雅雅的兩個爸爸
小雅雅是友愛的人們送給5歲孤殘兒趙雅的昵稱。從上個月起,這個原本無父無母的孤殘兒卻一下子有了兩個爸爸,面對著一個給了她家庭,一個給了她第二次生命的兩個爸爸,這個伶俐可愛的小姑娘臉上,就常常地綻放出花兒一般的笑容。
6月17日,在市兒童福利院里生長了5年的孤殘兒趙雅,終于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家,當爸爸王春升抱著小雅雅走進那間屬于自己的小天地時,小雅雅馬上就被爸爸為她精心布置的小房間吸引住了。王春升,這個四十多歲的山東漢子,對待小雅雅的細心讓周圍的人無不稱贊:梳小辮、洗裙子、講故事、陪著孩子玩玩具,他做得比妻子還細致。小雅雅因心臟病要做手術前的那個晚上,王春升怕她睡不老實,把手上的滴管弄掉了,就愣是在她的床邊蹲了一整夜……因為在他的眼里,這個小姑娘已跟他的親生骨肉一樣了。
另外一個被小雅雅稱作“爸爸”的,是給她成功地做過兩次心臟手術的兒童醫(yī)院院長助理王濤博士。王濤博士和小雅雅十分有緣。兩年前,王濤博士在兒童醫(yī)院向兒童福利院的孩子獻愛心時,就曾為小雅雅做過一次心臟手術,使得原本被疾病折磨得像個小老頭似的小雅雅,臉龐開始出現(xiàn)了紅潤。但由于當時小雅雅的年紀還小,所以仍有部分手術沒有完成。上個月,王濤博士從本報得知小雅雅被寄養(yǎng)的消息后,就決心讓小雅雅過上普通孩子一樣的快樂生活。于是,王濤博士再次找到了小雅雅,市兒童醫(yī)院也為這個大家都關心的孩子免除了全部費用。博大的愛心和精湛的技術,使得王濤博士給小雅雅實施的手術進行得非常成功,小雅雅已于前日徹底恢復健康,高高興興地離開了醫(yī)院。
愛唱歌的“小燕子”
7歲的李桑自從進了爺爺鄒德龍的家里后,一天到晚就蹦蹦跳跳地唱個不停,內(nèi)心的歡樂情不自禁地一個勁兒往外涌……
李桑是個活潑開朗的小女孩,特別愛看《還珠格格》,喜歡活潑可愛的小燕子,恰恰她的聰明伶俐和小燕子還真有些相似之處。對此,爺爺鄒德龍“喜憂參半”:“喜”的是這只“小燕子”給家庭生活注入了活力,帶來了歡樂的氣氛;“憂”的是這個原本好靜的家庭被激起了層層浪,生活重心全部都放在了小李桑身上。
鄒德龍告訴記者,李桑還有個跟“小燕子”酷似的地方,就是對學習不太感興趣。身為海軍潛艇學院教員的爺爺,給那些高大威猛的軍官教起書來是有板有眼,但對小小的李桑卻是沒了轍。沒辦法,只好重頭摸索教育方式,既要讓孩子產(chǎn)生興趣,又要不失時機地多教她些知識。于是,教數(shù)學時,爺爺就買來圍棋,擺上黑白棋子,增加孩子對數(shù)字的感性認識;背唐詩時,就先把詩歌講成一個故事,提起李桑的興趣,方便她記憶;洗海澡時,還不忘了培養(yǎng)李?朔щy、勇于向前的品質(zhì)……
老鄒準備購買一些有關兒童教育方面的書籍,給自己充充電,并向一些長期從事兒童教育的朋友請教,力爭找到合適的辦法,盡快地解決在教育李桑中遇到的問題。
記者要離開李桑的新家時,李桑用稚氣的嗓音告訴記者,她不叫“李!绷,她以后叫“鄒李桑”,當記者問她為什么時,她認真地告訴記者:“因為爺爺姓鄒!彪m然,這個年僅7歲的孩子,還弄不明白改姓到底意味著什么,但是,她顯然已經(jīng)融入了這個家庭,并且產(chǎn)生了深深的依戀之情。
小吳偉:媽媽家最好
“吳偉,你喜歡哪個家?”面對記者的提問,6歲的小吳偉沒有一點猶豫脫口而出:“媽媽家!”是啊,盡管她才到寄養(yǎng)父母家一個月,可媽媽一家為她付出的辛苦,她還是記在心里的。
小吳偉被寄養(yǎng)前的名字叫“趙兵”,吳偉是她的寄養(yǎng)媽媽魏女士給起的。魏女士說:“老公姓吳,我姓魏,所以給她取了這個名字,實際上取這個名字也是想讓她知道:我倆已把她當成自己的親生閨女了!蔽号績煽谧釉瓉矶奸_出租車,可為了在家陪吳偉,魏女士把車交給了丈夫,一心撲在了吳偉身上。
小吳偉說:“媽媽對我可好了,給我買漂亮衣服,帶我去公園、海邊玩,還給我買‘肯德基’吃!蔽号空f:“一個月我?guī)コ粤?次‘肯德基’,起先她逮住漢堡包吃個沒夠,后來去的次數(shù)多了,她也開始挑食了,只揀小薯條吃,惹得兒子跟我開玩笑說‘媽媽,你也太偏向了,你還沒帶我去吃過呢’!
魏女士的丈夫吳先生非常喜歡這個新閨女,每次收車回家他都會給小吳偉帶回一個小禮物,或者玩具,或者好吃的。一旦有空,他就抱著小吳偉,跟她親一會兒。吳先生說:“她給我們帶來了歡樂!18歲的兒子也很快跟小妹妹熟了起來,教她畫畫、識字、玩游戲。短短一個月,小吳偉已成了他們家中不可缺少的一員。
眼下,魏女士和丈夫正盤算著兩件事。一是把吳偉送到幼兒園,讓她與其他孩子一樣也能接受到教育;二是找個醫(yī)學專家給她看看皮膚,因為小吳偉的皮膚不太好。當然,還有一件事夫妻倆也一直放在心里,那就是希望一年后能夠?qū)⒓酿B(yǎng)轉(zhuǎn)為收養(yǎng),讓小吳偉成為家庭的永久成員,讓這個打小就沒見過父母的孩子也能過上正常的家庭生活。小吳偉的幸福生活開始了。
小哥哥的“小尾巴”
5歲的小江山剛到新家時,10歲的劉宗愷還不太適應這個嘰嘰喳喳的小弟弟,看著小江山一天到晚磨著媽媽,抱著媽媽的腿,好靜的愷愷總是慢吞吞地來上一句:“江山,坐下吧。”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沒幾天,小哥倆就粘上了。
小哥倆的生物鐘很一致,晚上8點一起入睡,早上5點就睜開眼。于是,哥哥就領著弟弟到樓下?lián)潋v一陣子,踢踢足球、打打羽毛球、玩玩滑板。爸爸、媽媽給江山買輛小自行車后,愷愷又成了江山的小教練,“別哭,別害怕,男子漢不怕摔”,這句話成了兩個小小男子漢之間的約定。周末,爸爸還會開著車,帶上這兩個小男子漢到仰口的海邊去游泳、練練膽兒,小江山開始從粘著媽媽慢慢地變成哥哥的“小尾巴”了。
愷愷在小江山面前儼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樣,不僅負責帶江山做運動,還包攬了江山在學習上的全部功課。而且,小愷愷的教育方式還自成一套:教江山做加減題時,小愷愷會用糖塊做實例,給兩塊再給兩塊,然后問問最后一共有幾塊;教英語時,愷愷就在家里唱英文歌,聰明的小江山潛移默化地就學會了,也跟著唱起來……
愛心耐心恒心撐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采訪后記
前日,記者隨同市兒童福利院的領導,回訪了幾戶寄養(yǎng)家庭后,再一次深深體會到了,是寄養(yǎng)兒童父母們的愛心、耐心和恒心共同為這些孤殘兒童支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
雖然只有一個月,孩子們卻都已和各自的家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爸爸長媽媽短地跟前跟后,而家長們也是悉心照顧,都想給這些身世不幸的孩子更多的幸福。但是,這些孩子的成長經(jīng)歷畢竟和普通的孩子存在著不同,他們在生活方式、處事方式、思維方式上都難免存在著或多或少的缺點。有個孩子在跟著大人逛完超市后,大人在其口袋里發(fā)現(xiàn)了三塊未付錢的巧克力,明理的大人并未過于指責,因為他們明白,對于這些從小就失去父母的孩子,可能不會像其他同齡孩子一樣明白錢與商品之間的關系。于是,大人先讓孩子認識到了錯誤,然后開始讓孩子鍛煉著自己花錢去買東西。另一個孩子,或許是在被父母遺棄之前有過一段極為不幸的回憶,所以,一直有些自我封閉,不愿意多說話,小眉頭總是皺得緊緊的。家人就不厭其煩地和她說話,沒有回應就說了一遍又一遍,漸漸的,孩子也開始愿意和家人溝通了。
孤殘兒需要關懷,但孤殘兒又不是一般的兒童,在關懷的同時,還需要
父母付出更多的理解、寬容和疼愛,所幸的是這幾個家庭都具有這
種愛心、耐心和恒心。我們也希望,社會上更多的擁有愛心的人為更多的孤殘兒童支撐起更為廣闊的燦爛天空。